国家标准GB/T25712-201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由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执笔。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广泛收集研究资料,于2008年底完成讨论意见稿(见意见表总汇)。2009年中济南西格马公司在反馈意见基础上又数易其稿完成了送审稿。有关标委会专家于2009年底对本振动时效专业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评审。西格马公司又于2010年初形成了报批稿。目前该推荐性国家标准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3日联合发布,并将2011年7月1日实施。
意见汇总处理表
标准名称: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序号 | 标准章条编号 | 意见内容 | 提出单位 | 处理结果 | 备注 |
1 | 3.1 | 原“激振点 Excited position ”太简单,可删除。 为重点考察关键频率和关键部位的时效效果,应增加“局部扫频”与“全程扫频”的概念。 | 山东大学、青岛铸造机械厂、承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采纳。原3.1全部内容“激振点 Excited position 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夹持点。”改为“全程扫频、局部扫频 Span scanning 、local scanning 时效装置从最低转速到最大转速全范围内扫频称全程扫频。 时效装置在某一段转速范围内扫频称局部扫频。” | |
2 | 3.2 | “工件共振时”应改为“工件受某一频率激励产生共振” | 宁波思进机械有限公司 | 采纳。 | |
3 | 3.3 | “节点Vibration node 节线Vibration line”应改为“节点和节线Vibration node & Vibration line”;振动时效时激振器的载荷肯定是周期性的交变载荷,定义不应太重复;建议把 “谐振”改为目前行业内统称的“共振” | 济南铸锻所 | 采纳。本条改为“节点和节线 Vibration node & Vibration nodal line 工件共振时,振型上振幅最小处称为该振型的节点,简称节点。节点连成的线称为该振型的节线,简称节线。共振时,工件可能有多个节点或节线。” | |
4 | 振动时效效果是不均匀的,应分清并确定各个振型的有效区域 | 济南铸锻所、山东大学、洛阳四院 | 采纳。将原3.4以后各条序号往后递退一号,新3.4改为新增内容“振型有效区 Effective area of vibration mode 工件共振时,在工件相邻节点或节线之间或相邻节线所围区域内,其动应力等效值在该区域内动应力等效值峰值的0.707倍以上的区域称为该振型的振型有效区,简称振型有效区。” |